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节(第1页)

假如说,自家还像多年前那般穷,偏翰林官的俸禄又不高,别说过上富贵日子,只怕连待在南陵郡都做不到,你看窝头还能不能待得住。

这话也不是夸张,窝头这几年待在南陵郡见过不少类似的情况。当然,要说俸禄少到揭不开锅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能养一家人也是绝无可能的。

倘若家境不好,又没能放外任,多数人的选择是独自一人待在南陵郡。至于妻儿老小一大家子则仍旧待在老家,毕竟能供养得起读书人的,非要说穷得无米下锅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南陵郡这边房舍卖得价格极高,吃喝用度的花销也不少,单一两个人还成,家里人口一多,难免捉襟见肘。

而像老魏家这种情况,假使还是前些年那样的……

甚至都不用说前些年穷的时候,要是没有永平王府的帮忙,老魏家根本就不可能在南陵郡安家落户。要知道,南陵郡的房舍真不是一般般的贵,像他们家如今住的那个宅子,以从五品官员的俸禄,只怕一百年都攒不够。

好在,世上没有如果。

窝头倒也不是很在意钱财问题,小时候饿过头可能很在意吃喝,待略长大一些,家里不愁吃喝了,他就淡定多了。甚至于,他一度怀疑他家猪妹怎么就那么能吃呢?怎么吃都吃不够。

从小到大,窝头花过的最大笔的钱,大概就是束脩和文房四宝的钱了。可自打他当官以后,甭管是御学还是翰林院,笔墨纸砚是不限量的,随便用可劲用。不光不限量,质量还特别好,另外就是刘侾啊,他会不停的拿自家的东西往老魏家送,古董玉器倒是不至于,却特别喜欢拿各种书房内的东西塞给他。

窝头并不知道,那是因为刘侾搬空了他亲爹的书房后,又发觉自己压根就不喜欢那些东西,但比起晾着不用还回去更让他难受,所以如此这般……

就便宜了窝头。

总之,种种巧合之下,窝头爱惨了如今的安稳日子。

还有什么比奉旨念书更令人羡慕的吗?

除了工作上的事儿外,休沐日的窝头一样不得闲。他如今倒是不去折腾刘侾了,毕竟人家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了,再说平日里这俩人天天待在一块儿,要折腾肯定是选在翰林院的,好不容易休息了,他疯了才会跑去公主府……

呃,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窝头敢于跑去永平王府往死里折腾刘侾,却真的不敢往公主府去。他有点儿怵三公主,并且对三皇子所说的,俩人并非同母所出相当得信服。

该怎么形容刘侾他媳妇儿呢?

这么说吧,三公主殿下简直就是高配版的杨冬燕。

→_→

高配在于出身来历颜值身材才华等等,但那个性子哟,简直比猪崽这个亲孙女更像杨冬燕。

至于刘韵就别提了,白担了个亲孙女的名头,一看就知道不是杨冬燕养大的,俩人完全不同画风。

窝头倒是能理解永平王府的嫡出大姑娘刘韵走的那个路子,典型的高门贵女、大家闺秀,一举一动无一不显露出自身良好的教养……但三公主到底是什么鬼呢?

这个问题缠绕了窝头好多年,亦如他始终都不明白,为啥身为圣上和皇后的亲生儿子的三皇子,会如此的奇葩。

幸好幸好,三皇子不会继承大统。

结果才这么想着,就出事了。

就在窝头和刘侾进入翰林院的第二年,即保康二十四年,变故突生。

最初仅仅是少数地方传来坏消息,说是数地遭遇蝗灾。农家出身的窝头自是明白蝗灾的威力有多大,哪怕他并未亲身经历过,也知晓一旦遭遇到蝗灾,只怕蝗虫所经之处皆是颗粒无收。

这是天大的祸事,但也并非无法补救。

蝗灾的威力是长久的,也正因为如此,只要朝廷救援得当,还是能够挽回万千百姓的性命。像水患,一下子就将房舍冲倒百姓横死,即便朝廷插手也毫无意义。但蝗灾不同,蝗虫吃的是地里的庄稼,很多百姓家中也是有存粮的,是吃撑不到第二年丰收,却也不至于沦落到丁点儿储备全无。

只要、只要救援得当。

谁也不曾想到,这厢朝廷刚准备下令开仓赈粮,那厢却传出了要让圣上下罪己诏的说法,还道这是老天爷看不过眼贼人抢夺江山,这才降下罪罚,又牵出了多年前北地一带连年灾荒的陈年往事。

南陵郡各处还是歌舞升平的,但隐藏在暗处的杀机却已涌现。

翰林院本身倒是不管这些事儿,可翰林官却是轮班在圣上跟前侍读的。连日里,圣上的心情都十分得不好,连带翰林院也跟着风声鹤唳,唯恐被迁怒。

哪儿都不缺老油条,自然也有欺压新人的习惯。

好在,就算欺压新人也是欺负去年那一届刚考上的人,像状元榜眼就在短时间内被连续安排了好几次,至于探花郎……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