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评书(第1页)

“却说这突厥大军见明王千岁如此神勇,加之面容威严(老朱心里咯噔一下),都已经露怯了。明王此时高声喊道:‘我乃明王九千岁朱元璋,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刹那间,突厥军就有十来个军士被吓得落下马来。突厥可汗无奈,只得宣布继续万箭齐,自己则跟着大部队仓皇逃窜。”

老朱已经听不下去了,插了一句嘴:“这位先生,我听说突厥他们主要都是骑兵近身搏斗,就是放箭也是在马上靠近了才放箭的。这突厥可汗动不动就万箭齐,他们有那么多箭矢吗?”

“这位客官问得好!”说书人居然还来了兴致,“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要说的。却说突厥的军事装备,落后我大汉太多。此番攻打我边境,为何却能带来一百多架的床弩呢?却说有一汉人,本住在边境之地,名曰‘张梓轼’。张梓轼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在边疆,跟着附近的墨家工坊做些营生。多年之前,他被突厥人掠走。当地百姓,都被屠戮得十之有八。可张梓轼,长得有些俊俏,当日他竟然被当成了女人而被掳到突厥军营去了。当晚,张梓轼稀里糊涂的就被安排在了突厥可汗的床上。那突厥可汗见到张梓轼,一眼便惊为天人,强行揭开了张梓轼的衣衫。张梓轼见终究瞒不住自己是男人的事实,只得跪地求饶。可谁知,突厥可汗竟然抬起了张梓轼的脸,说道:‘如此绝世美人,是男是女又有何妨?’当晚,两人便行了龙阳之事,而张梓轼自此,也一心一意为突厥可汗卖命当了突厥的军师,并将他所知道的墨家机关术皆尽传授给了突厥。这才有了:十万突厥来叩关,百架床弩惊将官。明王岂能坐等闲,宛若麒麟镇九天!”

一段说完,那说书的还拍了一下惊堂木。

“好!”现场一群人跟着鼓掌。

书说到这里,不光是老朱,连程璧都惊呆了。老朱却是暗暗下定了决心,等到自己有机会见到张梓轼,一定要问问这个人他到底是不是有龙阳之癖。

本来老朱是想要提前出来的。可是不知为何,这说书先生说得越离谱,他还就越想听。听着听着,老朱居然把这说书先生今天说的书一直听到了最后。

老朱、程璧、朱允炆三个人走出了说书园子。朱允炆时不时地就憋不住笑出声音,至于老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高兴还是难过。

程璧突然对老朱说:“千岁,您是不是真的能大吼一声就让那箭矢绕开你飞走啊?”

“怎么可能!”老朱猛地点了一下头,“这说书的就是胡说八道!讲的都是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

朱允炆忍住笑说:“那您还听完了。”

“我······”老朱一时语塞。

程璧也笑了出来:“哈哈······好了,就不开玩笑了。千岁,您现在知道小说家的厉害了吧?”

老朱倒是知道小说,可是小说家却是知道的不多:“知道倒是知道了。不过看起来,这小说家就像是一群江湖卖艺的。只不过别的跑江湖的卖的是力气,这群人卖的是嘴皮子。”

“倒也不全对。”程璧慢慢道来,“小说家其实也是百家之一,先秦之时便有了。之所以小说家在百家之中不起眼,那是因为这门派里的人基本都不从政,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记录各式各样的故事或者编写各式各样的故事。现如今各个书场都讲述着您明王千岁的英勇事迹,以在下愚见,这必然是皇上指使小说家替您在民间扬名呢。”

正说着,三人路过另一个书场。书场门口的宣传板子上,赫然写着:最新评书—明王千岁大战儒家夫子。

“厉害呀!”程璧说道,“这昨天的事情今天就有人编成书了。千岁,要不咱再听听看这群人怎么编的?”

老朱是真的不想听,可是又好奇这群说书的究竟会说些什么。朱允炆看着老朱这么纠结,很干脆的把老朱推进了书园子。

“却说程璧程夫子,那在汝南是人称说不死的书生、打不死的金刚。一身腱子肉,就跟刀刻出来似的······”

说书的一番形容,说得程璧都惊呆了。老朱跟朱允炆都偷偷捂着嘴笑。

“······千岁双掌一推,竟然推出了天地之气向着程夫子袭来。只见程夫子甩开上衣,一声大喝:‘夫子上身’!那浑身的腱子肉不仅变强,还变得金光灿灿闪闪亮,就好似那金身的罗汉。身上出来的光亮,闪的明王千岁都睁不开眼睛。而在后背那健硕的肌肉之中,隐隐呈现出了一个‘德’字······”

老朱明白这样很不礼貌,但是看着程璧那惊呆了的样子,自己都快笑得肚子疼了。

虽然老朱还是想听下去,不过程璧表示想要离开了。老朱也不好驳人家面子,只好跟着一起走了。

一路上,老朱跟朱允炆都忍不住时不时地笑出声。

程璧叹了口气:“千岁,您也看到了。小说家虽然不出仕,但是他们的本事却是我们儒家所无法办到的。昨天皇宫的事情,今天就有人说,这很明显,应当是皇帝陛下给的小说家任务,要求他们在书馆里说的这些内容。为的,就是要给您扬名。至于为什么要替您扬名,想必也不用在下再多说了。”

老朱强忍着笑,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多谢程夫子提醒。不过即便如此,这和吴王又有何关系呢?”

程璧叹了口气:“在下不指望如今的陛下能够让吴王出海。只求倘若有一天,当今太子君临天下而明王您又位极人臣的时候,可以替吴王说上几句话。吴王不求加官进爵,只求探索大海。”

听到了这个要求,老朱倒是觉得一阵心酸。当年,老朱在应天设立了很多的馆舍招待外国使节,为的就是能够跟外界多沟通。如果不是建国初期财力不足,老朱也想派船队出海看看这外面到底有些什么。

“程夫子放心,这件事情,老朱我记在心上了。”老朱郑重其事地回答。

“吴王此次还要住很久,这段时间欢迎明王您来找吴王,吴王他很想见见您。”

老朱嘴上答应了,可心里并不想去。毕竟老朱现在想的,只是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至于什么朝廷什么出海,还是想要尽可能甩掉的。

“不知吴王此番要在长安待到什么时候啊?”老朱随口问道。

“应该是要等到百家大会的时候吧。”

“百家大会?”老朱又听到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词。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