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骂人的艺术(第1页)

梁实秋在其散文《骂人的艺术》中,曾总结了以下十条“艺术”

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旁敲侧击;态度镇定;出言典雅;以退为进;预设埋伏;小题大做;远交近攻。

梁实秋是大佬,连写个骂人的艺术都能搞得很文雅,很有道理的样子,我这种菜鸡不能及其万一,自然是写不出来他那种厉害的文章。

不过,仔细想了想,我倒也差不多可以仿造大佬这种格式生造出几条骂人的艺术了。

我这骂人的艺术共分四条,分别为四类人所使用。

其一,没文化且直性子者,针锋相对,言语粗鄙,不知进退;

其二,没文化但心思多者,指桑骂槐,绵里藏针,适可而止;

其三,有文化但直性子者,用词文明,蕴意浅薄,咄咄逼人。

其四,有文化且心思多者,善用修辞,云遮雾罩,点到为止。

…………………………

第一类人的经典形象,主要是脸红脖子粗跟人对骂的泼妇形象。

就好比说东村某家妇女,怀疑自家丈夫跟别的女人有染,然后就直接去别人家当面对着骂,怎么难听怎么来。

骂男人的话,什么你个日xx的,干xx的,天杀的,没良心的,生儿子没xx的,该天打雷劈,该出门被车撞死的……

骂女人的话,什么x妇啊,狗x的,驴xx的,死爹死娘死全家的,该遭报应的……

如果对面被骂的也恰巧是这第一类人,那他们的对骂结果基本只有一个——干架。

即便对面被骂的不是第一类人,被人家堵着门骂久了,泥人也有三分火气,也是注定要掐起来的。

不拐弯抹角,不含沙射影,直接过去面对面的骂本人,就是所谓针锋相对。

辱骂亲人,专攻下三路,多涉及伦理道德,就是所谓言语粗鄙。

眼看别人都气得脸红脖子粗要抄家伙出来干架了,还不管不顾的继续骂个不停,甚至骂的更起劲了,非要到两家干一架后才知道停,就是所谓不知进退。

…………………………

第二类人的经典形象,主要是村头村尾那些坐着闲聊的老大妈形象。

就好比说西村某家老阿姨跟另一家的人不对付了,她觉得别家占了她家便宜或者啥的,那她是不会像第一类人那样直接跑去堵门骂人的。

她会先在村里与她聊天的那一拨人里暗戳戳的埋汰人家,到处散播流言,什么那家闺女在外面干那种生意啊,什么那家人的钱来路不正啊……

这些传言被挨骂的那家人听到后,当然是免不了要来当面问一问这位老阿姨的。

可老阿姨吧,即便见了“仇人”在眼前,也是不会直接开骂的,她只会拐弯抹角的骂,很少带脏字的骂,说自己听说隔壁村哪哪家人啊,多么多么的可恶,一家子都不干好事,活该天打雷劈。

虽然说的是另外村的人,但老阿姨说话时可是紧紧盯着“仇人”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是在说谁。

至于“仇人”的质问,流言的起处,那她自然是不知道的,她也是听别人说的。

你非要问她到底是听谁说的?

嘿,乡里乡亲的,差不多得了呗,做人嘛,糊涂点好,活的太精明是不会幸福的。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