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頁(第2页)

「雲兒今日來,是為菜畦之事?」

他拿起帕子拭手,若有所思道:「此物雖鮮美,只是三川上游竭流日久,食糧短缺已然嚴峻,三兩畦野菜怕解不了今日之憂。」

姒雲一怔。雖說開渠引水非一日之功,可幾日前聽她說起豐收野菜時,他還不曾如此憂切食糧之事,今日又是為何?

「大王何以憂懷?可是三川上游出了什麼事?」

周王擰起眉頭,輕叩桌面三下,搖頭道:「本就是雲兒提出的法子,告知雲兒也無妨。犬戎雖答應議和,卻提出條件,大周需連續供糧三歲,每歲五千石。王畿之內黍粟逐年欠收,今歲又逢三川枯竭,春苗遲遲不能播種。今歲的五千石或能支應,來年秋後,國庫餘量怕是不夠……」

公田逐年欠收?

想起彼時在門外一不小心聽見的話,姒雲若有所悟,思忖片刻,仰起頭道:「方才在門外,雲兒聽大宰提起法古無過,是在說公田之事?」

周王目光一暗,頷道:「公田臨水朝南,產量本該遠多於近旁私田才是,現如今卻維莠驕驕,收成每況愈下。」

姒雲沉吟不語。

自家田與公家田,孰重?

不用深諳社會心理學,不用通曉行為經濟學,聽聞西周井田制的最初,她已對公田的產量存疑,現如今聽聞「維莠驕驕」四字,卻也不見怪。

「那日大王說,因雲兒之故,才尋得由頭放珦大夫回褒國。大王對井田制改制一事,並不反感?」

周天子抬眸,看向她的眼睛,正色道:「若是於國於民有利,朕為何會反感?」

姒雲若有所思:「既如此,雲兒有個法子,或許能改變公田少產之現狀,大王可願一聽?」

案頭燭火動晚風,映入誰人的眼,璨璨如春月。

作者有話說: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先秦商子《商君書·更法》

商鞅推行變法時有對這一理論的駁斥。

本文朝代不同,此處是借用。

第19章

先秦時期的井田制,依照姒雲的理解,是將耕地依溝壑排渠為界,百畝為一田,九田為一井,合稱為「井田」。

九田中最為豐沃且富饒之田為「公田」,為周王或貴族所有。近旁貧瘠之地為「私田」,分借給庶民所有。

庶民在開墾耕種完公田之後,才會被允許回到自家田上耕作私田。

西周初年時,因耕地有限,庶民不得不依附親王貴族以謀生,井田製得以存續。時近末年,受益於銅鐵冶煉技術的發展,開荒墾地已不似初時那般艱難,庶民與貴族的關係和西周早年不可同日而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