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先来一箱安宫牛黄丸漱漱口(第2页)

唐宋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都是以外风立论,认为中风是由于外邪入络而致,虽然会讲到人体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但是本质上,还是把中风当做一个外感疾病。这也是为什么会以青龙汤为主,演化治疗中风剂。

而唐宋之后,诸多医家才渐渐开始意识到,中风病不是因为外因,而是由于内因,主张以内风立论。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甚”导致中风;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强调正气自虚;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以“痰湿生热”立论。

咦,怎么好像少了一个?哈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他持古论,认为中风是外邪。

所以金元四大家,在中风病内风立论的观点上,三比一。

到了元代,名医王履又结合诸多医家的经验,根据中风病因不同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也就是如今方剂教科书中那几个治风剂主治名词的来历。

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指出“大指次指麻木,三年内,必中风。”

明代张景岳创“非风学说”,指出本病的生“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感风寒所致。

清代则是中风病的重要展期,叶天士综合各位医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阐明精血内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上亢导致“内风旋动”的致病机制。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主张重视中风先兆,及早预防。

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等人总结前人的证治经验,又结合了西医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中风病的生主要在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中大脑。

至此,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医中风病的致病机制展全貌。

诸多医家着作,尤其是唐宋之后的医家着作,中风病都是放在最前面的,像现代中医院校教材中中风病的分类方法,是取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

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病心官。

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当分中络经腑脏,更审虚实寒热痰。

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

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固紧牙关。

初以通关先取嚏,痰壅不下吐为先。

————

“这就是你给我搬来一箱子安宫牛黄丸的原因?”王老师看着李介宾搬来的一箱子安宫牛黄丸,嘴角抽搐,看这情形,是也想中个风尝尝味儿道。

“大力出奇迹嘛,一天一丸鼻饲,醒脑开窍。”李介宾讪笑道“我当时凑近看了看,神识昏迷,痰涎上壅,不能言语,口眼歪斜,两手握固,牙关紧闭。。。。。。这是中风闭证,当用开窍!”

“安宫牛黄丸适合中风阳闭。。。。。。您老进去瞧一眼,只要属阳证,我们就给老爷子用上。”

“咱也学学他们火神派,只要辨证准确,属中风阳证,把安宫牛黄丸嗑上去,加量!级加量!”

学火神派呀,老王看了看自己抱得这一箱子安宫牛黄丸。

要是学火神派,这一箱子,是不是有点不够用呀?

喜欢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请大家收藏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