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章 苓桂五味甘草汤(第1页)

仲景用药之法,与我们太过遥远,所以很多时候,看后人的批注,都是觉得似是而非。

比如补气,仲景用甘草、大枣益气,补虚则用人参。

更多的时候,仲景则是直接温阳,比如加附子、干姜。

对于汗证,仲景非一味用滋阴,而是调和营卫,有桂枝与芍药,一阴一阳足以。

这一点在治疗小英奶奶的时候其实已经讲过了。

所以大强喝完葛根汤之后,汗流不止,应该继续经方的思路,喝桂枝汤止汗的。

张仲景在书中不断重复说,解表用桂枝汤。

至于为什么大强用了1og麻黄就出汗出成这样?

不需要找原因,也不用当做什么稀奇的事情,李介宾自己给自己用过1og麻黄,一点事儿都没有。

张仲景就很少琢磨自己为什么治坏的病,而是研究治坏了,误治了之后,该咋救治。

汗后,一个劲儿出汗,用桂枝汤呀!

既然用了经方,出了问题,就要从经方中找答案,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张仲景立了葛根汤治病,那么就会有喝了葛根汤出问题了该怎么治的法子。

但是大强偏偏这个时候又玩起来了时方,用了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

上古医者的思维古朴原始,疾病者,阴阳是也,无非调和。

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多少止住了汗,但调解不了大强的气机。

当归六黄汤加减也只是治好了一半,但是怎么说呢。

太菜了,还是那句话,大强自己说自己是表虚盗汗,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很多中医开方喝了没用?

临床上主观信息扰乱视听太严重了!

这个主观信息不止是医生的,还有患者的,你通过他口头描述的,不一定就是他真实的情况。

所以中医诊断学就是收集病人信息并分析的,并不是学的越高深越好,反倒是越简单越好,越能从一些方便辨识的方面得出对方的状态,从而立法开方。

比如李介宾最近讲的舌诊呀,还有正在研究的腹诊呀什么的……

到了下午,李介宾还在图书馆泡书,那边大强打电话过来了。

他连忙走到一个拐角僻静处,然后接通,听到大强兴冲冲的说“阿宾你真神了!我喝了一碗你开的方,现在什么都好了!鼻音重、痰难吐和面热的问题竟一块消失了,简直神效。现在就剩脚底板流汗的事情了。。。。。。”

古人先行而后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喝下的这碗药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还是喝了下去。

现代人却因为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往往行动之前就盲目的提前得出结论。

李介宾听着大强症状缓解,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对自己的药有信心,但是有时候药可以治病但救不了人。

他劝慰了大强几句,然后嘱托这几天不要再乱喝药了。

“阿宾,你用的是什么方子呀?为什么那么神奇?”

“没有神奇的药,只是合适不合适而已,这是张仲景的方子,名字就叫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桂苓五味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原意是,心下有水饮,咳嗽喘息躺不下去,当用小青龙汤来治疗。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