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章 和谈(第1页)

汉唐时代的人就知道,中原王朝要想降服蒙古高原的游牧势力,必须从东北和西北两翼,加上中原本部,三个方向同时力。

所以汉朝打通西域,设置朝鲜四郡,唐朝再次通西域,打败高句丽。

到了明朝中期,中原地主阶级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动阶级,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

待在长城内,剥削两京十三省的农民不香吗?谁还想着去藏疆青蒙这些边疆地区冒险,可怜巴巴靠军功当官财?

要不是永乐大帝迁都北京,明朝甚至连辽东也不会要了。

尤其是西域,贸易凋零很久了,在明朝人眼中,就是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打下来又有什么用?

还得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相匹配的收益。

干脆扔了算了。

永乐之后,明朝的治边政策日趋僵化。

宣德时期,内迁开平卫、大宁等重要军事据点,造成河套地区空虚,同时将奴儿干都司内迁到开原。

而宣德时期国力并不差,按理说不该如此保守。

从正统到正德时期,哈密卫战乱不断,明朝在该出兵时不出兵,该绝贡时不绝贡,该开关通贡时又不通贡。

本来是想以保守换来和平,反倒引了正德八年肃州之变和嘉靖三年的甘州之祸。

李自成看了朱由检写给他的信,写得极客气,称呼自己为阁下,绝口不提李自成起兵造反攻州克县的事,提出收编李自成的部队,封李自成为哈密王,朝廷提供军费粮饷,李自成率军一路向西,打通丝绸之路,恢复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疆界。

李自成愕然,想不通这位高高在上的年轻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若琏说道:"大王放心,皇上对大王没有恶意。我在大王身边卧底六七年,如果想害大王的话,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今日?"

李自成想想也是这个理。

杨嗣昌任陕西三边总督时,就不断地向义军领释放招安的意愿,但是没有人响应。

等到洪承畴任三边总督以后,朝廷对义军态度变得强硬,还杀过降。

现在皇帝降尊纡贵,亲自写信,提出和谈,语句又这么诚恳,李自成心里犯起了嘀咕。

和朝廷对抗到底,一条路走到黑,终究不是办法。

归顺朝廷,又焉知不是一个引虎入笼的圈套?

孰去孰从,关系的是手下六七万人的性命。

开国至今,朝廷对哪一支义军不是斩尽杀绝?

想到这里,李自成对李若琏说道:"看在你跟随我多年的份上我不杀你,但是招安是不可能的。你回去报告你的主子,尽管放马过来,我不怕他。"

李若琏十分失望,说道:"陕西本来就穷,宁夏甘肃又是陕西最穷的地方,大王手底下数万义军终究是打不过朝廷的。现在朝廷诚心招安,大王何必把话说得这么绝呢?不如谈一谈,或许就可以谈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