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一如既往搞钱(第2页)

第二天上了朝,朱由检直截了当说道:"大荒之年,粮食是第一要务。春耕在即,种粮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朕决定,京师地区的一切官田民田,不论肥瘦,一律改种蕃薯和土豆。"

毕自肃道:"京师地区有土地19oo万亩,全部改种土豆和蕃薯的话,那得产多少?京师地区根本吃不完。能不能采取自愿,种土豆蕃薯的土地予以税赋优惠。"

朱由检:"不能。从今春起,实行税率改革,蕃薯地税率定为百分之五,土豆地税率定为百分之六,麦地税率定为百分之七,水稻地定为百分之九。"

底下群臣论纷纷。北方多麦地,南方多水稻地。原先的税率不论南北,水稻地一律百分之三,麦地一律百分之四。现在水稻地税率飙升到百分之九,麦地税率飙到到百分之七,相比之下,水稻地吃亏多了。

明朝开国到灭亡二百多年间,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一直压着北方人。

严嵩江西人,徐阶南直人,张居正湖北人,叶向高福建人,沈一贯浙江人。

崇祯朝有名的高官,温体仁、周延儒、钱龙锡、杨嗣昌、徐光启、袁崇焕、洪承畴、卢象昇也都是南方人。

不论南方官员北方官员,能够中举人中进士,在朝廷上地方上做高官,谁家里没有几百亩上千亩地?税率一下子提高这么多,得损失多少真金白银啊!尤其是出身于南方的官员,比出身于北方的官员损失更大。

礼部尚书钱龙锡第一个站来反对。

"皇上,南方多水稻地,税率一下子从百分之三提高到百分之九,是否有些太高了?这几年南方水旱灾害频繁,又有海盗骚扰,升斗小民生计本就艰难。"

刀割到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钱龙锡是南直隶淞江府人,和徐阶徐阁老是老乡,那里的土地历来就是最肥沃的。

徐阁老在淞江有两万亩地,钱龙锡是淞江府的世家大族,占有的土地并不比徐阁老少。

在朝中做着高官,自然要影响朝廷的政策。

明朝对士绅实行优免,但优免的是役,赋税还是得照田亩数缴纳。

明朝对士绅地主是极友好的,税率为三十税一,这么低的税率只有汉文帝时才有,所有汉文帝被当成了千古以来明君的典范。

明朝三十税一的税率从开国一直保持到了灭亡,这就是明朝一直穷得叮当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朱元璋给子孙后代挖的一个大坑,低税率一旦确定下来了,想要再提高,就很难。

对于朱由检来说,要解决财政危机,必须提高税率,否则只能坐地等死。

钱龙锡代表的是他背后的家族,而是整个地主阶级。

朱由检没有退路,反问道:"钱龙锡,十税一,很高吗?"

钱龙锡:"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三十税一,创造了文景之治。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实行十五税一,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朱由检:"我朝从洪武爷到如今,一直实行三十税一,你怎么不说?"

钱龙锡:"正因为如此,我朝才国祚绵长。"

朱由检敏捷地抓住了他的漏洞,反击道:"照你的意思,朕改三十税一为十税一,国祚就长不了了吗?"

钱龙锡也省悟自己造次了,忙辩白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是,兹事体大,宜从长计议,不可骤然将税率提高两倍。"

朱由检端坐龙椅之上,俯视众臣,没有一个站出来支持自己的。

他也没想过一次将这事办成,只好妥协道:

"这样,蕃薯、土豆二十五税一,小麦二十税一,水稻十五税一!"

"不容再议!"

"退朝!"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