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穷就是原罪(第2页)

明朝财政的基本盘是军镇控制下的军屯田,提供军队军费粮饷+中央政府大部分日常支出。

补充是文官控制下的地方土地,所征税赋补充中央政府少部分日常开支+养活地方政府。

军屯田是老朱家的"天领",是皇帝的直属领地。

藩王镇守要害地区。

勋贵通过五军都督府世代撑控军权,拱卫皇权,制衡藩王、军镇、文官。

千户百户世袭中层军职,总旗小旗是基层军官。

普通军户拥有五十亩田,但除了服役还得交粮。

洪武末,天下土地三亿九千万亩,军屯+皇庄,占去了14,亲王+勋贵,占去了15。

永乐元年,军屯的子粒粮23oo万石,军屯田之外的土地,税粮31oo万石,军屯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25。

考虑到地方税收需养活地方政府,军屯对中央政府重要性就更高了。

军屯外的土地,大部分正税才3%~5%,收入大头掌握在地主和自耕农手里。

老朱设计的制度不可谓不精妙。

但从嘉靖道长开始,老朱家的"天领"慢慢丧失。到万历三十年,军屯的子粒粮从洪武末永乐初的23oo万石,减到不足16oo万石,到天启三年,减到不足8oo万石。

军屯田别说供养中央政府了,连自己都养不活了。

占天下田14之一的军屯田被大大小小的将门侵吞,军屯制败坏殆尽。

占天下田15的藩王和勋贵被当猪养起来,只吃粮不打仗,曾经战力爆炸的京军三大营和上直二十六卫沦落为治安部队,抓个小毛贼都费劲,更别说戍卫京师了。

占天下田12的地主、官僚,只纳3%~5%的税。

占天下田12o的贫苦军民、民户、盐户、匠户承担了所有的兵役和徭役,外加人头税,再不反,还在等什么?

孙承宗慢悠悠道:"毕自严,你还是说点实际的吧。"

毕自严:"孙阁老,你说什么是实际的。"

孙承宗:"比如加征剿饷。"

毕自严:"怎么加?是按人头数加,还是按田亩数家。"

按人头加就加给贫苦老百姓了,按田亩数加就加给地主豪绅了。

孙承宗闭目养神,一声也不吭。

杨嗣昌:"皇上,要不向藩王们借一点,等朝廷熬过了这一关,再还回去。"

孙承宗睁开眼,看向杨嗣昌,仿佛在说,今天这是怎么啦?一个个像中了邪似的,嘴里说的全都是离经叛道的胡话。

朱由检太知道藩王们的尿性了,全都是舍命不舍财的主,宁愿便宜李闯和献忠,也不肯便宜朝廷。

明末八大富藩,个个满身肥膘,杀一头够过好几年的。

可是怎么下得去手呢?

毕竟是一家人呀。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