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2页(第1页)

  她把课本往后翻了一页,展示姓氏对照表给大家看。

  “先是他自己,拓跋改为元,所以拓跋宏又称元宏,其余的像是什么,独孤改成刘、步六孤改成6、拔拔改成长孙、丘穆陵改为穆啊等等。”

  “除此之外,他又大力推行与汉人联姻。他自己就娶了清河崔氏啊这些的女儿,还给臣子们每人都安排了汉人媳妇,这样的话不仅在朝堂上需要说汉话,回到家因为家里的家眷是汉人,还得继续说汉话——北魏孝文帝时期,汉族和各族的关系得到了大的缓和和交融。”

  主父偃听得心里直啧啧。

  好有觉悟的皇帝。

  这种“汉化”行为和他们构想的也差不多了,但不一样的是,拓跋宏是主动推行的,汉人在他们那里占据一个被动地位;而他们大汉现在在想的,是主动去进行这种融合,让胡人来被动“汉化”。

  李晓诗不是说了么,民族交融,矛盾缓解。

  那他们现在就做,提前化解这种“矛盾”,化被动为主动,在五胡十六国的“南下内迁”出现之前,从根源上杜绝其出现的可能,不也是好事一件么?

  什么缺德,那就是陛下在带有色眼镜看他——嗯?什么是眼镜?

  那得问李晓诗了。

  那不,他们陛下手里拿的那个盒子不就是么,陛下两天前收到的。

  还是在丝绸之路时,她提起收到了未央宫却没给回礼的事,又加上正在雪山上,白茫茫一片刺得眼睛疼,她就约定回去之后给他们陛下弄一个“眼镜”来。

  ……嗯,也确实送了,搞得陛下自从拿到后,有事没事就爱带着那个黑乎乎的圆圆眼镜到处跑。

  两天时间已经出宫跑了两趟了,吓到不少人。

  “虽然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还是在趋于消解的一个状态中,民族关系也逐渐变得和缓。”

  “在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初步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状态。这也为之后的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奠定了基础。”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矛盾和激化,几乎亡国灭种的**和战乱,在后世的角度看,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整体上是消解隔阂”的过程罢了。

  那些隐藏在文字下血淋淋的无数性命,那些饥者人相食、路上横飞祸、千里无人烟的惨剧,只是史书上一淡得不能再淡的痕迹。

  甚至从大层面上,这个时期还微妙地是有些“功大于过”的意义在的,因为它促进了各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展。

  ——这是来自后世“史观”的高高在上,也是旁观者的宏观博览。

  不能说错,但理智之中、未免薄凉。

  只有生活在当时的百姓、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百姓,才能深刻体会到这种轻描淡写之中的悲痛与惨烈。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