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矛盾激化(第2页)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这句话虽然是写在《魏书·岛夷刘裕传》中,但能够被这句话形容的何止一个刘宋?

在刘宋之后的萧齐同样如此,在萧齐灭亡后,宗亲残杀虽然有所收敛,但也一直存在。而隋朝和唐朝,虽然已经一统,但百余年的南北朝造成的影响并不容易消除。

李渊大约也是有这样的担忧,就如他大方接受隋朝皇室、各地降臣而没有明面上直接大肆屠杀的做法,也是想要立下一个宽和之风。

【对于李世民逐渐增多的功绩,除去与后宫妃嫔结盟,李建成还做了什么准备?】

【一方面,他也尝试增加自己的军功,如消灭刘黑闼;另一方面,他不断增添自己在长安城内的力量。】

【他私下召集各地的骁勇之辈,又召集了长安恶少年,共计两千余人,把这些人作为自己的私兵,分别驻扎在左右长林门,称作长林兵。】

【长安恶少年可谓是历史悠久的一个群体,汉朝就曾经征召长安以及各郡国的恶少年们去往边疆,到了唐朝,这一群体依旧活跃。】

【但是,建立私兵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帮助李建成召集各地骁勇的人中,有一个叫做杨文干,是庆州总管,曾经担任李建成的宿卫。】

【武德七年六月初三,李渊准备去仁智宫(陕西铜川市宜君县)休养,留下了李建成居守长安。】

汉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道“要出事了。”虽然他专职于军事,但通过神迹特意的强调也不难看出来,李渊这一走,留下了不小的空档,本就已经摩擦白热化的李世民和李建成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事端。

“大约是谋反。”刘彻下了定论,组建私兵,但却不一帆风顺,能够引申的不就是危害李渊吗?而对李渊最有威胁的,就是谋反了。

至于是真是假?当然有可能是真的,毕竟当时太子和秦王的斗争已经非常激烈;当然也有可能存疑,但那重要吗?只要李渊认为确实需要处理就够了。

其实说起太子,他们之前看到宋朝宋太宗驾崩后,明确被立为太子的赵恒居然还有人想要借机排掉他——他是明确的太子,与赵匡胤并不完全相同——就已经在思考后世太子的情况了。

明朝还看不太出来,比如先太子朱标,与朱元璋共用一套班子;比如朱高炽,朱棣几次北征他都在监国。

但,现在想来,太子的情况已经大有不同,就如他们大汉的太子,手中是有着相当的力量的;而唐朝这个太子李建成,不论他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此时他还是能够组建私兵,仍有正常权力——特指大汉君臣眼中的正常权力。

可宋明呢?朱标能够被特意强调手中权力不小,不是恰恰反映了后来太子实际上是被限制的吗?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正如汉朝君臣所想,此时的大清太子胤礽显然对李建成能够握有军权、在京城内驻扎军队分外羡慕。

要是我能够掌握真正的一支军队,那还何必整日为了这些情况担忧不安?

与他同样想法的其实还有另一位大清太子,也就是日后的嘉庆帝。

【到了仁智宫的李渊还没有快乐几天,他就突然接到了一个消息李建成要谋反了!】

【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在杨文干不断募集壮勇到李建成手下的过程中,恰逢李渊到了仁智宫,于是李建成派了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去武器赐给杨文干,命令他起兵配合接应。】

【但尔朱焕、桥公山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心头惴惴,到了豳乡(陕西彬州)就跑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渊。】

【知道这件事情后,李渊没有声张,而是亲手写下诏书用其他理由命李建成到仁智宫。等到李建成到了仁智宫,李渊大怒,李建成不断叩头认罪,几近断气。】

【当晚,李渊把李建成放在了帐幕,让殿中监陈万福守卫仁智宫,而杨文干还是起兵叛变了。】

秦朝。

看着情况不断变化,嬴政面色不变,在他看来,这一次并不会对李建成造成过大的、不能承受的损失,也就是李渊绝对不会在此时改立太子的。

虽然李建成这次起兵看起来很有可能是真的,但真的又如何?

李渊想要的是朝堂的稳定和制衡,李建成在这个时候不能倒下;何况,这件事的根本在于李建成有私兵,或者说能够调动军队。而私兵或者军权这种事情,按神迹中唐朝的情况来看,是一件大家都有的东西。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