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章 棺床(第1页)

我一心要抢在魏胜男之前找到胡沙虎墓,不等病愈,便前往了共青城。

之前的警车将我们送到海参崴,便结束了合作,取而代之的是六名陌生的俄罗斯青年,他们隶属于一家安保企业,也就是宋老三找来保护我们的安保。

共青城的城市展纪念馆,虽然是免费公开的展览馆,但是跟国内某些小城市的展馆一样门可罗雀,如果工作人员有事,随时都可能闭馆。

我们因为没有合法身份,也就无法进入展馆内部参观,最后还是宋老三想了一个办法,让一名安保拿着手机进去跟我们开视频,然后在翻译的指挥下进行拍摄。

纪念馆附近的一个小旅店内,我看着手机上的画面,对周鹏说道:“让翻译往回退,照刚才那个柜子里的枕头。”

周鹏对着蓝牙耳机说了几句,翻译道:“里面的人说他转了一圈,并没有看见枕头,让我确认翻译是否准确。”

我拧开一瓶止咳糖浆喝了下去:“那个枕头是陶瓷的,一个婴儿的形状。”

安保这才明白我要找的是什么,将镜头对准了陈列柜当中的一个孩儿枕。

这个孩儿枕造型奇特,是一个趴在摇篮里面的娃娃,通体为白瓷,眉毛、眼睛、头都以黑色点缀。

看到这东西,我已经确定这东西绝对是出自古墓当中,因为根据史料记载,金代的一些墓葬当中,便会以孩儿枕作为尸体的头枕,寓意后代多子多福。

继续往下看,还有几个陈列柜当中,摆放着雕刻有花纹的石头,周鹏说介绍上面写的是古代石板画,而我却一眼认出,这就是墓穴当中的雕刻。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那是墓道里的砖雕,但仔细看来,却现这些带花纹的石块大小不一,且没有一个是平整的,甚至还有些石块之间的花纹有联系。

看到这里,我顿时向宋老三问道:“三爷,国内的共产主义是从苏联传过去的,那你知不知道苏联这地方,有没有出现过‘破四旧’一类的运动?”

所谓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那一时期的红卫兵受到煽动,盲目地焚烧古典著作,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致使大量珍贵文物被毁于一旦,甚至还有些地方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被破坏性掘开,将里面的东西大肆毁灭,堪称国内文物界的一场浩劫。

宋老三有些含糊:“我这个人从小就不爱学习,国内的历史还算了解一些,但苏联都解散多少年了,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上来。”

周鹏插嘴道:“据我所知,苏联好像没有破四旧一类的运动,不过二三十年代出现过大清洗,不知道算不算一回事。”

宋老三也是一头雾水:“小段,咱们现在看的是金朝文物,你怎么扯到苏联文化上去了?”

“我只是想印证自己的猜测。”

我看着手机中的画面,解释道:“最开始,我还以为这些东西是墓砖,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分明就是垫棺材的棺床,这种棺床就算不是通体一块的青石,也得是由几块巨石搭建而成的。”

猴子听完我的话,挠了挠头:“郭教授不是跟咱们说,这一带没有过古墓出土的记录吗?既然这棺床都出现了,那棺材去什么地方了?”

“这就是我想不通的地方,既然这棺床能出土,说明一定有人见到了棺材,那为什么会没有相关记录呢?”

我顾不得喉咙肿痛,点燃一支烟沉思起来:“我分析这有几种可能,第一就是这座墓因为天灾损毁,有人捡到了这些残片;第二就是它已经被人掘了,但是没有上报,只有这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再者就是有农民掘开了坟墓,但是觉得晦气,就把里面的东西都扔了,只有少部分被送进了纪念馆。”

“咱们不会这么倒霉吧?”

宋老三脸上闪过一抹颓废:“按照你的说法,不论哪一个成立,岂不是都意味着咱们要找的那座墓,已经被被人打开了?那大家遭了这么多罪跑到这里,岂不是白白辛苦?”

猴子倒是十分乐观:“也未必吧,不是说远东这边的大部分土地,最早都是咱们的吗?既然地方这么大,你们又如何保证,这些东西就是在咱们要找的那座墓里面出来的呢?”

“因为金代的墓葬形制。”宋老三做了个深呼吸:“12世纪兴起的女真人,其先源于先秦时期的肃慎人,唐代称靺鞨。金朝时的女真人,在葬俗上还保持着唐朝时的靺鞨旧俗,包括土葬和火葬,土葬通常是没有墓室,直接将尸体埋在土坑中的,除了少有的王公贵族,其他人并不设墓,这里既然有棺床,说明埋的是个大人物。”

“你说的只是金早期,金国成立之后,历代君主都十分崇尚汉文化,也一直在大力推行,从二代皇帝开始,就开始推科举、用汉臣。到了金中期的时候,金人受到辽宋影响,已经开始采用棺椁等葬具,展到金晚期,石板封顶的砖墓室已经推广开来,而纪念馆里面的文物,大多都是金晚期的形制,所以猴子的话有一定道理,这些东西未必就出自胡沙虎墓。”

我回答完宋老三的问题,对周鹏说道:“你告诉我们的安保,让他们去找纪念馆的人套话,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楚这些文物的来历。”

“放心,俄罗斯平均工资很低,远东这边更是如此,只要舍得给钱,这不算什么难事。”

周鹏点点头,随后就开始戴着耳机交流起来。

过程远比我想的顺利,也就是半小时工夫,周鹏直接收到了几张记载档案的照片,翻译道:“根据档案记录,城市展纪念馆成立于2oo2年,兴建原因是为了给共青城提供更好地招商引资条件,当时政府要求各下级行政区,都上交一些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文献及物品建馆,用来增加城市底蕴。

之前咱们看过的那批文物,都是一个叫做契克索的小镇上交的,与之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些缝纫机和农具。纪念馆成立之初的工作人员都是各单位抽调的,并未对这些物品的来历进行考证,是按照少数民族生活用品及建筑材料归类的,名字也都是按照镇里报上来的名称进行的登记,报送人是镇长茹科夫斯基。”

我在得知这批文物的来历以后,激动地站了起来:“立刻出去这个小镇,我要尽快见到这个人!”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