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如何重建科学体系(第2页)

天幕适时切换,所有人的注意也再次回到天幕上。

洪武年间,金陵城。

“物理、化学、生物、天文?”朱元璋苦笑了一下,原以为天幕所说的科学已经够博大精深了,没想到里面竟是几大学科的统称。

难怪总感觉怪怪的,有时是物体下落,有时又是电和元素周期表,如今还有细菌病毒,这其中五花八门根本不搭,原来是不同的学科的学问。

朱元璋知道这些学问讲究各种刨根追底,虽然说有时候很反常,但理解之后还是比较易懂的。

换句话说,后世根本没有那种晦涩难懂需要去“悟”的学问,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分明,只要花点时间基本都能搞懂。

而就是这些学问,从初高中就开始学,后面还有大学,那一整个分支的学问到底得多厚啊。

想到此,就算是自认为勤奋好学的朱元璋都不由得头皮麻。

怪不得评论区时不时看见:劝人学医,天打。

朱标也在思考,这细菌和病毒应该是要纳入生物这一分支的。

电呢?元素周期表呢?又该划入哪些学科?

不止是武英殿前,金陵城各处也在议论纷纷,毕竟这是第一次系统地见识所谓的科学体系。

贞观年间,长安城。

房玄龄等人微微侧目,他们都是识货的,对于天幕中提及的“观察、现、假设、验证”等这套流程是相当赞同的。

这套方法颇有些剥丝抽茧的味道在里面,这也是后世各种学问能言之凿凿的根本。

不过想保持科学思考真的绝非易事,就好比物体下落实验,这其中是权威思想和常识相吻合后形成的牢笼,想打破这种思维牢笼是很难很难的。

“数学,就是算术吧?这怎么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有人不解道。

李世民也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大唐科举虽然又明算一科,但也没有后世这么夸张的评价啊?

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李世民还是照实地将问题记录了下来。

洪武年间,金陵城。

这一段内容朱元璋边看边想,所以心中疑惑很多,比如如何确定99。4cm多长?没有确定出1cm的话,那么1千克和1升就无从谈起。

这还是比较基础的单位,那未推导出来的单位才是大头。

这是后世几百年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事业,只有真正尝试去了解和建立科学体系,才知其中艰辛。

而此时方知从天幕习得各种学问是何等的“上天护佑”。

朱元璋来回扫视了一番,一干武将已经在“神游天外”和“怀疑自我”中来回切换,可见他们根本没听懂。

一众文臣也没好到哪里去,对于如何从基础单位推导其他单位,根本无从下手。

人才还是少啊。

朱元璋更加觉得人才不够用,目前科学部并无大才能担起大任,引领时代。

和兴茶食店,此前还兴致勃勃要当什么“科学家”的小男孩头都大了。

(本章完)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