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进南京(第1页)

随着朱国弼打开凤台门,顺军由凤台门经雨花台进入南京外城,勋贵们带领的明军守军见顺军进了外城一下子崩溃,这些南京卫所军和勋贵们的私家军队欺负一下老百姓还行,遇到顺军这样的硬茬子一下子就原形毕露了。

听闻雨花台被顺军占领,徐弘基和刘孔昭这两个负责指挥的勋贵大惊失色,徐弘基本就年岁已高,听到这个消息当场便晕了过去,刘孔昭则急吼吼地带着明军前往雨花台,便令孝陵卫明军前来支援。

只是此时明军早已无心恋战,眼看顺军穿过秦淮河,南京西侧城门守军纷纷打开城门,迎接顺军入城,刘孔昭的明军刚赶到雨花台就被顺军团团围住,反而被顺军困在了雨花台上。

而东边孝陵卫的明军接到刘孔昭的命令之后没有离开,孝陵卫以守卫紫金山和孝陵为由拒绝了刘孔昭的命令,但是他们确实护卫在了紫金山下:

保卫孝陵是孝陵卫的卫所兵印在骨子里的东西,他们虽然拉跨,但也并不懦弱。

得知孝陵卫的明军没有投降,李自成担心顺军贸然动武毁坏明孝陵,赶紧派人通知进军紫金山的李来亨,对他说道,

“太祖皇帝扫平群雄,驱逐鞑虏,乃华夏之英雄,我等俱为华夏之人,决不能对太祖皇帝不敬,诸军勿要在孝陵妄动刀枪!”

实际上李自成想多了,在明末农民军各个头领之中,也就八大王张献忠和扫地王张一川这两人在凤阳搞了一波大的,其他农民军领其实大多对朱元璋是相当崇敬的,毕竟论造反,朱元璋才是真正的高手……

而且有意思的是,张一川和张献忠后来都受过明廷招安,张一川在招安后还与张献忠打了一仗,战败被张献忠所杀,后来还被乾隆帝编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成了大清认证的大明忠臣。

至于你说为什么烧了皇陵的人能成大明忠臣,只能说我大清估计还是考虑了一些别的东西的。

话说回来,李来亨赶到紫金山下之后自然没有对孝陵卫的明军动手,孝陵卫明军也没有出击,双方在紫金山下陷入对峙,不久李自成亲自赶到紫金山,向孝陵卫明军允诺决不碰孝陵一砖一瓦。

当然,如果孝陵卫明军最后选择负隅顽抗的话,李自成还是会下令强攻的,不过好在这种情况最终没有出现,孝陵卫明军在得到李自成的承诺之后最终选择了投降,顺军顺利占领紫金山。

到了这个时候,南京实际上已经被顺军占领,剩下的部分勋贵和他们的私兵根本不是顺军的动手,甚至顺军还没动手,南京士绅们率先动手了:

南京士绅们带领自己的护卫,煽动南京市民进攻勋贵,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为保南京则不得不除大明勋贵!”

于是大明勋贵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不得不各自退回自家府邸中,剩下的明军6续向顺军投降。

很快,不到一天的时间,南京城内的反抗势力已经被肃清殆尽,在钱谦益的带领下,南京文武官员和士绅代表在正阳门列队,夹道欢迎永昌皇帝和他的顺军士兵进入南京。

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南京的李来亨感慨地说道,“当年弟兄们做梦都想进南京城体验一下传说中的秦淮河,没想到现在却是南京城开了大门迎我们进来。”

李自成笑着说道,“逛秦淮河可以,但我听说秦淮河的歌妓们喜欢的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你想得到秦淮歌姬们的喜好,还是需要多读书。”

李来亨本来想说就他们这些人,真老实巴交去读书怕是一辈子都到不了秦淮河,不过李自成没有继续和李来亨交谈,他翻身下马,对跪在两旁的一众南京文武说道,

“大家都起来,我在北京就说过了,古时诸人跪天跪地跪父母而已,君臣之间无需下跪,诸位请起!”

李自成一番话让南京文武和士绅对他的好感大为上升,不管李自成是不是作秀,他这番表态至少表明了他对大家伙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善的。

而顺军进入南京之时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军纪,没有胡乱杀人劫掠,这则令南京民众对顺军大为满意,一时之间南京从士绅到百姓都认可了进城的顺军。。

接着,南京城中的勋贵们都被顺军控制起来,李自成原本以为勋贵们会硬气地选择自杀,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千古艰难唯一死,养尊处优惯了的勋贵们显然没有勇气选择自尽,他们龟缩在府邸中,坐看顺军包围了他们,然后既不战也不死,完全是一副躺平了的样子。。

对于这帮勋贵的处理,李自成仍然秉承了他在北京的做派,只抄家,不杀人,而开城门有功的朱国弼则获得大顺的侯爵:

虽然降级了,但要知道,现在大顺的李过刘宗敏这些元老也只是侯爵而已。

至于南京的文武官员们,由于北京已经有朝廷了,这些人肯定不能全部留用,于是李自成搞了一个类似后世政协的议政厅来暂时安置这些官员。

初步完成了南京的安置之后,李自成自然是第一时间接见了大名鼎鼎的水太凉,牧斋先生钱谦益。

李自成先说道,“牧斋先生学富五车,朕早就想聆听先生的教诲了,可惜俗务缠身,现在终于有机会和先生探讨了。”

钱谦益心想要不是你造反成功了,怕是一辈子都见不到我的,不过他说的是,

“陛下过谦了,老夫不过是略读书籍而已,怎比得上陛下行走大半个华夏之阅历?”

两人接着又商业互吹了一番之后开始讨论起了正事:那就是关于钱谦益的职务安排一事。

水太凉先生在历史上没什么太出彩的实质性表现,李自成觉得还是让水太凉先生做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好:

“牧斋先生,想必知道大顺是有报纸这东西,朕有意让牧斋先生掌管报纸和以后大顺的所有教习,不知牧斋先生有意否?”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