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0章 纠结的刘昆(第1页)

刘昆并不是刻意回避着张畅。

如果说,张畅的执意离去,让刘昆有一种对女人的无可奈何的话,那么,赵明山的去世,则让他开始质疑自己对人生的选择。

严格意义上说,赵明山是他体制内的第一个老师。在此之前,刘昆的人生目标简单而明确,做一个管人的人。从开始认识这个社会,无数的事实无一不向他证明着一个道理,管人和被人管是完全两回事,达不到这一条,就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在他前三十多年的人生中,他却是总是找不到进入这个核心的门。于是,在百般无奈后,他开始想办法挣钱,不管是挖金子,还是倒野味,在更多意义上是在挣钱的同时,渲泄着自己不安分的多余精力,无奈地向外界证明着自己的能力。太多的社会表面现象,让他有了一种病态的不满,刘昆甚至幻想,有朝一日,我进入了这个体制,绝对不和他们一样,一定要做一个安于良心对待起民心的好官。

就在他近乎绝望的沉沦过程中,命运之手为他打开了他孜孜以求的那扇大门,如果说张畅是那个给了他希望的精灵,那么赵明山就是他在这条路上让他前行的那道光。

然而……

当张畅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为他打开进入他梦想中的天堂入口后,当刘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扒落那神圣而庄严的外衣,刘昆就迷茫了。

太多媚谄中不只是有羡慕,有不服。趋炎附势的目标,自然是能够带来这些的位置。

位置的核心就是权力。

刘昆享受着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同时,也为自己如何行走在这条钢丝上犹豫不决。的确,进入了体制,他有了华丽的外衣,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管人的人同样有人管着,而且多了更多的约束。法律、规定、制度,还有良知。

而且,在光明正大背后,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则。

他不但亲身经历了曾为民的倒台,亲手整理过老水过年期间的各种礼物,还经历过老水只要自己愿意就有金钱、美女的过程。他无法想象,道貌岸然背后还有无法想象的龌龊。

可他总是忘不了他刚刚到经贸委上班的第一天,赵明山给他说过的那句话:好好干,我看好你。

事实上,和赵明山认识的这两年多时间,赵明山还真的没有对刘昆说过如何严以律己,清廉为官的话,但事事处处却用实际行动向刘昆证明着什么。比如,这两年的清明节都是刘昆陪的赵明山,每次,都是刘昆自己开着车,拉着赵明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向着南方,抽烟喝酒烧纸。但烟酒都是赵明山自己掏钱买的,还必须是茅台中华。买东西的时候,刘昆要掏钱,赵明山说:这是个人的事。每逢这个时候,赵明山就成了一个性情中人,大口的喝酒、抽烟、说话。而一向他口中没福享受的茅台,即使撒一瓶,喝一瓶,赵明山都没有醉过,而且相当清醒。

刘昆不解,对于一个市委大管家,难道还缺两瓶酒吗?别说是张口向别人要,从市委办后勤中心领两箱都是正常不过的事。

刘昆以为赵明山是沽名钓誉,但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其它时间,不论什么时候,赵明山都是抽五元一包的红梅,喝几十元一瓶的天州春。

这样的事例太多。这个貌似不讲究细节的人却时时刻刻注重着小节。他不只一次的去过赵明山家,老俩口还住着九十年代初分的住房里,可不论是家具还是用品,无一不有时间的痕迹……

更让刘昆震撼的是即使赵明山去世后,赵明山夫人不但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且把赵明山的工资折交给了组织:这是他最后一次党费。二十年前,我们就有约定。

……

刘昆想不明白,赵明山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苛刻。但当他看到那十个汉子在赵明山灵柩前举手敬礼的时候,他真的震撼到了。

还有和张畅的事。一开始,刘昆以为自己不过是权力的玩物。后来,之所以不敢答应和张畅领证,并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刘昆很明白,只要自己踏出这一步,就不可避免的踏入了权色交易的旋涡。在他的眼里,张畅就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是在用权力满足着自己的贪婪。即使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了小马驹,他也认为那不过是张畅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再后来,当刘昆小心翼翼地站稳了脚跟,准备用自己的方式来适应这种生活时,他意识到张畅是他最合适的搭档,需要张畅给予他全力支持、密且配合的时候,张畅却退缩了。从省城回来的路上,刘昆听清了张畅的话,但没有了听懂张畅的意图,之所以选择了无声的离开,是想告诉张畅:世界上的女人很多,适合我的也不只你张畅一个。所以,他一直没有和张畅联系。他要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在权财色方面他都是最棒的那一个。

然而,赵明山的突然去世,却如当头棒喝,让正准备闷头前行的刘昆又犹豫了。

所以,刘昆在纠结着。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