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节(第2页)

作者有话要说:附注1:催妆诗,引用陆畅作为推举人,写给云阳公主的催妆诗。

附注2:却扇诗,借用李商隐替人写的却扇诗。

唐朝婚礼颇为复杂,多尊崇六礼。婚前的问名,纳彩等等一套就老生常谈了。婚后的流程也是很繁琐,先催妆,催新娘子快点化妆上车;后障车,也就是半路拦车捣乱的人,多是讨要钱财食物的。唐朝安乐公主出降乘车,从皇宫送到武延秀的府邸。皇帝与皇后亲自到安福门观看,并下诏让雍州长史窦怀贞为礼会使,弘文学士为候相,相王障车,赐给金帛不等。

障车有点像婚闹,后来还闹出很多不愉快的,绑架新郎官,甚至土匪都来在婚队前头闹婚想蹭吃蹭喝,唐中后期有大臣提出来不要障车了,太粗鄙了!这才消停点。

青庐,这是源于胡人的习俗,后来蔓延到唐朝得以广泛普及,新娘下车不踩地,踩毛毡,一路走入这个帐子中,与新郎在里面完成交拜礼。

却扇。这个是唐朝盛行的一项礼仪,唐朝之后居然没有了。新娘子以扇遮面,新郎必须自己或者找人作一首却扇诗,请新娘退去扇子,露出真面目来。

后面的撒帐,共牢而食(夫妻同吃一头牲畜身上的烤肉,表示夫妻一体),以及喝合卺酒,这些都是后面还有的习俗。

第83章番外(二合一)

番外(二合一)风月拢人臣+春杏结(这篇是附赠的,在作话看。)

《风月拢人臣》

东方既白,钟鼓齐响,各坊的门总算开了。

春晨早,人也起得早,坊门旁边已经有几家早食铺子点火生炉,准备起白日的生意了。

宁九龄立在胡饼店前头,迷迷瞪瞪地还泛着点困意,他揣手看着高鼻深目的师傅利索地在白面上刷上一层金灿灿的油,扬手又撒了一把胡麻,然后将饼推入炉子里烤制,暖烟慢慢升起,衬得晨光霭霭。

窦尚书爱吃胡食,长安城大大小小的胡食店被他蹲了个遍,这家新开的正是他前些日子给各位同僚推荐的一家。“饼脆生香!”窦尚书说的时候不止竖了一次大拇指。

宁九龄听得颇为心动,想起也爱吃胡食的父亲,于是趁着这个非朝参日,亲自前来买一份带回去孝敬父亲。说起来,上次他退婚的事情着实叫宁侍郎生了不小的火气。

少年人么,固执中总要带着点决绝的意味,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也有对不住的地方。

青黛色的晨光中,人影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

“店家,两张饼。”

那声音沉稳坚实,听着有点耳熟。宁九龄不经意地抬眼望过去,顿时困意全都没了,眨了眨不敢置信的眼,脱口而出,“房……房相?!”

站在那边的郎君转过头,也微微一惊,显然是有些意料之外,嘴唇半启地“啊”了一声,才点着头慢慢应声道,“君……也在此?”

宁九龄显然是更吃惊的那个,眼睛自上而下地打量了一番,只见房相如左手右手提着大大小小的油纸包,修长的手指勾着细细的麻绳,一看便知是买了不少东西。

他忍不住吞了下喉头,怔怔道,“房相这是……”

宰相是那样清风明月的一个人,谁能想到这大清早地在这胡饼铺子前排队买吃的,手上还提着一大堆,如此烟火气,简直是判若两人。

房相如也有些尴尬,面子上却还是故作淡定的模样,“听闻尚书令说起这家铺子,也来看看。”

宁九龄睁大眼睛有些不可置信,“房相亲自来么?这种事情交给家仆便可以了,何劳您跑一趟。”

房相如心里吸了一口气,心想这宁九龄话真是多。他亲自来,还能因为什么,不就是昨夜临睡前,家里的那位揽着他的胳膊晃了好久,说要吃遍长安城那些铺子里的小食。

他被她软言央求的时候,听得不禁皱眉,有些不解,“公主出降的时候,陛下不是赐了几位尚食局的宫人么?他们做得不比外面的好吗?”

“吃多了总有腻的时候!”公主咧着嘴笑道,“更何况,现在我已经不住在宫里了,我如今是于市井中,于烟火间,总要试一试那些寻常人家的味道吧!”

房相如抱臂躺在枕头上,默然点了点头,还别说,她的话听起来倒是有几分禅意,于是痛快地应下来了。他想着,既然是她亲口与他说的,总要由他亲自去买才好。于是趁着天色熹微的时候,他悄然起身,独自上街坊等着去了。

这种夫妻间的小事,他一贯是不喜欢拿出去说的。可今日碰上了宁九龄,房相如心里总觉得有个芒刺似的,叫他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这位曾经是他夫人的狂热爱慕者,情敌相见,虽然没有分外眼红,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自在。

“是公主的意愿了。”房相如忽然补充了一句,笑了笑虚应道,“她昨日缠着说要吃这些。你知道的,公主的脾性一直是那样,某没办法,只能纵着些了。”

宁九龄听得脸色微红,“缠着”那两个字眼结结实实地听进耳朵里,脑子里不禁勾勒出缱绻的画面,茫然地喃喃道,“房相与公主感情甚好啊………”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