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节(第1页)

第二十七章

周柯送走魏北之前,询问他从事何种工作。得知是演戏的,周老难掩讶异之情。

“不好混啊,这性子。”周柯陪着沈南逸等待魏北去取车,“南逸,在那个圈子里是容不下异类的。你还得好好教啊。”

沈南逸没多说,只沉默不语地抽烟。周柯以为两人是正式恋人关系,毕竟十几年来沈南逸身边的花花草草何其多,从未有人面见过周老。

魏北是迟早要离去的。沈南逸比谁都清楚。

魏北是不好教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环境,使他成为一个自傲到某些时刻有些自负的人,这里面多少融了点自卑。沈南逸也清楚。

太过柔和的方式不能给魏北的反骨消磨圆滑,强势的人只会崇拜比自己更强的人。真想让魏北变得顺从听话,要么是爱了,要么是完完全全敲碎他的傲骨再重组。

但爱也爱不得,如今两人的关系讲感情实在是太可笑。所以只能走第二条路,他贪恋的就是魏北身上那股少年感,而他要毁灭的,同样这股横冲直撞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少年感。

有时候有些事没法讲有“资格”与否。沈南逸没精力也没必要去给魏北剖析自己,大多时候魏北能悟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所做的事情讲出来就很矫情,也徒增魏北的负担。

沈南逸只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怎么走怎么选,其实完全在魏北自己手上。

车开到大门口,他让魏北下来去副驾。沈南逸很少开车,估摸是今天兴致来了。离开前周柯告诉沈南逸,淮阳传媒集团的《聚焦新闻报》于昨日停刊,叫他顺道去一趟《聚焦》的写字楼。

沈南逸单手搭在车窗上,笑得挺玩味,“是要学生去帮您幸灾乐祸么。”

“狗玩意!”周柯以拐杖点了点沈南逸,骂道,“老子怎就教出你这么个混账东西。”

“不是去看笑话。事到如今看别人的笑话,不也就是看自己的笑话,”周柯说,“时代在变啦,敢说真话的东西是得退出舞台。你帮我带几句话过去。”

《聚焦新闻报》是几十年来国内唯一幸存、敢评议时事、敢讲真话不谄媚官僚与制度的纸媒,终究没逃过停办。无论是因为纸媒的衰落还是禁令,都实在令人唏嘘。

魏北记得他曾经关注过《聚焦》的官方微博,自动回复让人眼睛一亮:我们是刻板教条里的一股清流,是偏见流言里的中立先生,是标题新闻中的干货之王。我们时刻谨记在纷纭世界中不弃坚守之道,我们只做最真实的新闻人。聚焦这里,你我相遇。

周柯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原因在于他曾主办的《锦城选报》在十年前就停刊了。当初《聚焦新闻报》与《锦城选报》属于业界死对头,办报理念上殊途同归,但时时刻刻都在戳对方的痛处。

《聚焦》批驳《锦城》的某些立场观点太过主观,是为新闻界的妖孽、文学界的谬种。《锦城》指责《聚焦》毫无情怀可言,看似行批评、阐真理,实为荒诞不经之谈。作为《锦城》总编的周柯,与《聚焦》的总编常年在各大论坛、发行期刊上进行言论激烈的论战。

局外人看个热闹,唯有行内人才看出点惺惺相惜之感。

据说《锦城选报》停刊那年,《聚焦》的总编在公司楼下放鞭炮,还让人满大街抢购《锦城》的报纸。说什么以留纪念,未来有点收藏价值。当初弹冠相庆,如今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聚焦》。可结合目前社会与形势来看,却叫人怎么都无法幸灾乐祸。

周柯听闻此消息时,完全做不到拍手称快。

或许是岁月流逝,磨了棱角,软了人心。魏北从后视镜看着周老送别他们,再慢慢踱步走进大门,一时竟说不出滋味。老人走得缓慢而稳重,拐杖撑着大地上,真真似一截脊梁撑在大地上。

初夏微热,周老穿的是上世纪改良长袍,薄薄一层青布,掩映在深绿矮树间。魏北思量半晌,拿不准形容词。他见周柯说起《聚焦》停办一事,嗅到一点时过境迁的沉寂。

好似这一晃神儿,大半个世纪过去,老人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矗立在依然纷繁的世界里,却找不到来时路。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挨着离开,连那些曾与他对峙叫嚣的人,也即将消声。

要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刺多,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约莫在周柯心里,四恨来时路茫茫。

走得太快、太远,在后半辈子某些惊醒的、重足而立的时刻,他已无缘瞧见百花再度盛开。而与他同时代的奔走呼号的人,亦只剩下荒冢枯骨般的回音了。

唯剩什么呢。

魏北坐在副驾,夏风吹得他微眯了眼。沈南逸开车速度挺快,稍不注意就闯几个红灯。魏北曾劝他慢点,太快容易车祸。

沈南逸无所谓,一手夹烟一手搭着方向盘。死就死了,他说。

魏北当初品了品,品出点与沈南逸性格相关的东西,与沈南逸从周柯那里学到的相关东西。

大无畏的,随了性的。明白人皆向死而生,于是时时刻刻准备赴死。

魏北想,周老那辈人,或许就唯剩一把风骨了。

在现代社会部分人看来显得愚蠢、不变通、甚至有人说它是幼稚的——风骨。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