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章 学学古校长还是可以的(第2页)

陈镇长也说,每一位监督工程的老乡来自迁建理事会,是由村民们选出德高望重又懂建筑的村民代表,替大家来把握质量的第一道关。

另外还会有更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层层把关。

听后,张麟感叹这样的方式,是切切实实的密切联系群众,让村民们自己监管自己新房子的建造,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之后走进李庄镇已落成的新区。

只见小学、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市、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齐全。

遇到的村民们都说搬到小区后,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在已迁建居民陈密兰家中,陈密兰还热情地做了大刀面招待张麟等人。

吃着饭,陈密兰告诉张麟,现在一家人住在15o平方米的四居室内,有天然气,有线电视,还有单独的卫生间。

条件可以说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唯一遗憾的,或许就是大半辈子呆在农家院子里习惯适应了。

现在突然搬到四居室里,感觉有些憋得慌。

而且这种楼房不能攒东西,导致大部分暂时无用的生活用品都被扔掉,让她心里很难受。

和张麟聊了一会儿,陈密兰岔开话题,说起了让她最高兴的一件事儿。

那就是搬过来之后,可以在自家门口的制衣厂上班并成为优秀员工,一个月还能有2ooo多的收入既方便又实惠。

知道下一个任务触,张麟提议参观制衣厂。

到地方之后,在车间女工的邀请下,张麟也坐到了缝纫机前,练练手艺变身“缝纫女工”。

令人惊喜的是,他居然意外地干的不错。

整整三个多小时,缝制了137块模块化的衣背。

最后,厂长按照一小时15块的时薪,支付了他5o块钱。

拿着这用辛苦劳动换来的钱,张麟不由得感慨农民工的不易。

他前段时间还在嫌弃五十多万收入太低!

可那五十多万,只不过是他花费几天时间文抄的结果。

跟全国各地流水线工厂里,普遍15-2o左右的时薪,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关键李庄镇还是脱贫成功镇,其中的老百姓大多都生活的很不错。

那些没被注意到的山村,那些没被注意到的角落呢?

这一刻,张麟由衷觉得,或许他穿越的意义不止自己过好那么简单!

圣人他自认为做不到。

可是最起码,也可以学学古校长,达则兼济天下。

当晚的晚饭,张麟是用他挣得5o块钱解决的。

他们吃的是工地餐,6块钱管饱的那种自助餐。

饭菜味道其实就那样,毕竟你不可能要求6块钱的消费能有多好的味道。

不过张麟吃的挺津津有味的,将一大盘饭菜一扫而光。

夜晚,一行人悄悄坐上节目组的专车,驶离了李庄镇。

待村镇的灯光越拉越远,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跟组导演施睿转头望来,询问张麟今天的感悟如何?

视线望着车窗外,张麟轻声道:“来之前我了解过李庄镇。

今天,我也去李庄镇的黄河大堤上,看到了那块矗立着的石碑。

上面写着“铜瓦厢决口处”。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