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姬阳评靖难(第1页)

放学后,姬阳算是看见太孙这名头的残酷了,朱瞻姬还没走出国子监,就被接走了,被朱棣安排的武师带走,至于为何,也当然是因为校阅上,要朱瞻基完全展现出皇家威仪,不能有半点失误,从而加强的特训。

毕竟在他们这一批人里面,太孙就是皇家的脸面,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皇家脸面,都不能输。

这又让他打心底感觉,还是让汉王当个逍遥王爷好,他也跟着混吃等死就行。

而等姬阳回家后,阿福就立马找上了他,说了一些关于报社的问题。

应天府还好说,但是想短时间,让大明所有城池都开一家报社出来有点不现实,特别是北方,本来交通不是很便利,加上山川河流阻隔,就更难了。dixs。

姬阳稍微思考一下,整个大明肯定先不急,甚至那样可能五十万都不够用的呢?先在南方所以大城市开启,后面慢慢推广出去。

然后姬阳问起了更加重要的事。

“我要你们准备好的东西,准备好了没”

“殿下,这其余得神像啊,龟壳啊,等等还好说,就是这陨石有点难办啊”阿福快说道。

姬阳扶额,“谁叫你们找真陨石的,随便搞块大石头就行了,不过上面尽快刻好,永乐大帝,顺天意,统万民,千古明君也”

“到时我会安排,这东西该出现的地方”

姬阳说完,阿福犹豫了一下下,小心问道“世子,我们这么做,陛下知道了真不会怪罪”

“放心,我说不会就不会,况且这是好话祥瑞,又不是写得,永乐死而子嗣相残,怕什么”

“世子殿下慎言慎言”啊福直接被吓跪了,这话他听都不敢听,这世子却是信手拈来,王爷也是陛下子嗣啊,说这话就不怕遭雷劈吗,世子你可真孝。

然而他哪知道,姬阳说得完全是实话,历史上,永乐大帝朱棣一死,他父王就出来搞事了。

“行,你先下去办好这事”

“遵命世子”

阿福一走,姬阳回到了自己房间,随后就拿出了为朱棣写得那篇稿子,续写一章后,又从头开始打量,该修修,该改改。

毕竟这马虎不得,一个不好就是引火烧身,但若做得好,就是大功一件。

他基本是以朱棣视角,将靖难复述了一遍,但又美化了一下靖难,因为对靖难来看双方都无对错,同时拉低了下建文帝,不过与其说拉低,应该说是将建文帝彻底写实,将他干得所有事,全部彻彻底底分析出来。

说句不好听得,靖难他皇爷爷朱棣能成功,建文帝也有一半功劳,先建文帝身为帝王过于仁柔,同时也优柔寡断不符合一个帝王性格,再就是过分听信大臣言语,没有自己得果决,多次贻误战机,导致自己失败。

对此姬阳写出了自己得分析,如果大明依旧由朱允炆掌握,可能国运也就百余年。

因为从朱允炆上台就做了不少蠢事,先撤了陕西内蒙等地得卫所,将自己军队遣散回原籍,随后又撤了朱元璋在各级衙门设立得监察,导致各级文官直接自由独揽大权在当地为所欲为。

再就是,建文开了保举法,命五品文臣官员以及县令选举人才,效仿宋朝得推举制度,不需要科举直接推荐当官,可能想法是好,但是也差点让科举成为了一个笑话,长此以往,不说埋没人才,寒门学子又要面临没有出路,就这个各级举荐勾结就够朝廷受得了。

至于后面,更加离谱得是,打乱了朱元璋设定得文官品级,强行提高文官品级,有意打压武将,要知道这个时候北边,还有蒙元残部,瓦剌、鞑靼等等,打压武将明显不妥,同时他还把当初朱元璋流放得贪官,接回,抄家得东西奉还,这不就直接否定了朱元璋。

甚至为了仁义之名,修改了大明法律,减低了贪官量刑。

虽然说他降低了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等地方得税收,但是这些地方全都是,朝中大臣得主产地,而减去得税收全部流露了大臣腰包。

要不是朱棣靖难成功,在建文帝手中得明朝,将会是第二个南宋。

可以说,朱元璋开创了大明,而朱棣就是奠定大明国运得那个人。

www.8lwx.net 八楼文学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